close
20130902021914583.jpg

  正如黃油之於面包,地鐵是倫敦人生活的必需。倫敦有世界上第一條地下鐵,早在1863年便開始通車,也是倫敦引以為豪的名片。迎來送往,「UNDERGROUND」向很多想親近倫敦的人打開了一扇窗子。一百多年過去了,如今6個區域、11條線路、密密麻麻的地下網絡基本上可以送你到達倫敦的任何地方。倫敦人為它起了一個暱稱——「管子」(Tube)。

  即興的從一個小小的入口緩步而下,卻是寬闊得別有洞天。陳列各種彩色玩偶的商店,滿目琳瑯的各種小吃,還有循著花香和書氣就可以找到小店,在一個個的攤鋪前駐足徘徊,還未踏上倫敦的地面,心就已經淪陷。

  倫敦的地鐵通道是地鐵藝人們的國家劇院,音符撞在光滑的牆壁上叮咚回轉,餘音繞樑。地鐵裡有很多有才華的演出者,或是想要錘煉膽識,或是為了行為藝術,他們在地鐵的一個小小的角落站駐。長笛或者排簫,木吉他還是電貝司,也許只是一個擺在身前的小提琴盒子,清揚的音樂在管道里被拉伸的格外空靈。路過的人放慢腳步,用同樣虔誠的態度在盒子裡放下錢幣。不是施捨,沒有人在施捨。停下的腳步只是為了一個敲動心門的音符。

  一路走著,我一路想著那音樂。性格不溫不火的英國人似乎總是對音樂有著獨特的喜好。當美國人還蕩漾在音樂劇和鄉村民謠裡的時候,英國島上已經有了一群喜歡披頭士,熱愛搖滾的文藝青年。而當電音、搖滾、R&B漸漸把節拍越調越快,音樂已經變成了一種聲嘶力竭的吶喊的時候,阿黛爾輕輕一句「rolling in the deep」,降伏眾生。有人說,英國人做音樂也是帶著一副頤指氣使的態度。看著地鐵站裡從容不迫、彼此謙讓客氣的英國人,我想帶著一點這樣的態度也是好的。

  海德公園角站(Hyde Park Corner)

20130902021941678.jpg

  在大本鐘與倫敦眼每年舉辦的新年焰火表演永遠是倫敦跨年活動的亮點之一,成千上萬的人群雲集在泰晤士河邊。

  如果把亞馬孫森林比作地球的「肺」是合適的,那麼海德公園不僅是倫敦人的「肺」,更是他們的「心」。在中心城區這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著這麼一大片奢侈的綠色的倫敦人多麼幸運。每天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人來公園晨練,呼氣吸氣間,整個人似乎也融入到了城市的血脈中。陽光照得很好的時候,總會在公園的長椅上發現很多人,整個下午,或是靜靜地讀一本書,或是與三五朋友閒聊。時間在這裡變成了極慢的綠色,與湖鳥為伴無所事事的一個下午,是對疲憊心靈的最好犒賞。

  一個世紀以前,住在海德公園附近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常常到這裡,在飛鳥翔集的湖畔散步,在溫暖的公園長椅上坐下,嚴肅的討論一些影響了下半個世紀曆史的問題。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裡,沿著他們曾經走過的小徑,坐在他們曾經坐過的長椅上,或許一陣清風吹過葉子的時候,你也能感受到偉人們的氣息。

  穿過著名的「演講角」,有各種膚色、年齡的人,為不同的事情在慷慨陳詞。我到的時候一個80多歲的老奶奶正在激動地演說,要大家善待小動物。在倫敦的公園裡,經常會看見松鼠,見到人也並不閃躲,還會跳到遊客的腳邊主動索求堅果。

  在與海德公園相連的肯辛頓花園(Kensington Gardens)也是一樣,肯辛頓宮前平靜的圓湖上,有紅嘴的白鵝和藍翎的野鴨成群結隊的游弋。紅牆黑瓦的肯辛頓宮是喬治時代的建築,樸實自然比起皇宮,倒是更像是會在BBC影像上看到的英國教員樓。在這座乾淨雅緻的英格蘭風格十足的府邸裡,黛安娜王妃度過了與查爾斯王子分居以後的時光,直到在巴黎意外亡故。如今,肯辛頓宮中桃花依舊,可是在這裡生活過的王戚們已經不見影蹤。見證過百年王朝尊貴輝煌和腥風血雨的肯辛頓宮,你到底藏匿了什麼秘密?

  海德廣場最南端的阿爾伯特紀念碑也是維多利亞女王所建,據說為修築紀念碑,女王不惜動用近一半的國庫庫存,甚至為此與議會大動干戈。中國人不喜歡維多利亞,因為給國人留下心口重創的兩次鴉片戰爭都是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但是這個堅持為亡夫保持一身縞素,甚至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女子,還是讓我動容。

  從倫敦的一個公園轉到另一個公園,古樹宮牆,湖水野鴨,一式一樣的搭配,卻總是看不膩。曾經有一個攝影師,只拍倫敦的古樹,各種時間和季節,又從不同的角度按下快門。奇怪的是,每張照片看起來又是那麼不同。秋有秋的色彩斑斕,春有春的風姿綽約,冬天又露出一種凜凜的風骨。江南人有唱不盡的秦淮景,倫敦人有看不盡的梧桐樹。

 

(文章摘自tourjoy境外絕色)

arrow
arrow

    波波帶你旅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